孩子吵着要零用钱,小心他已误入游戏的虚宝陷井!专家指出,游戏企业目前正透过「吸引赌客」的方式,让玩家对虚宝交易上瘾。但游戏业者反击表示,购买虚宝对许多玩家仍是重要的过程。目前许多银行则祭出「儿童帐户」,让家长可以管控孩子的消费状况与金额上限。
游戏交易如赌博
《BBC》报导,在美国有个孩子利夫在圣诞节索要200元美金的零用钱,但却在短短几天内就花光所有钱。利夫的母亲沃德强调,孩子还没有金钱观,但在记录自己的游戏支出后,可以有所节制。
然而,这并非单一事件,许多游戏都提供玩家使用现金购卖虚拟宝物,用来增强角色、或者是改变外观。全球类似这类的「微交易」市场预计从2022年的679.4亿美金,增长到2023年的766.6亿美金,涨幅惊人。
拉夫堡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米尔斯表示,游戏公司利用行为心理学来操作玩家消费,导致「游戏跟赌博的界线愈来愈模糊」。她表示,赌场引导赌客扩大消费的方式,同样也可应用于游戏上,「让玩家想要玩更久、花更多钱,并不断重复购买」。
儿童帐户管控金额
致力于协助家长管理孩子使用网络的组织「Parent Zone」执行长夏柏特指出,游戏常常通过「如果不花钱就要花更多时间」、「花钱才能免于重要道具消失不见」等方式吸引用户消费,同时游戏产业也会透过「混淆」的方式,如用游戏内的代币标示道具的价格,让玩家很难看出自己实际花了多少钱。
然而,仍有不少游戏的拥护者指出,游戏能够帮助民众舒缓压力,还有发展社会认知与对抗孤独等功能。
游戏企业创办人杨先生表示,游戏中的微交易取决于玩家的心理素质,「像是信用卡对某些状况不好的民众而言,可能也是充满危险,同时,对许多玩家来说,花钱购买游戏道具也是重要的游戏过程」。
目前许多银行有「儿童帐户」,可以让家长禁止孩童购买特定商品、也能设置交易上限。但杨先生强调,更重要的是,「与孩子沟通」,才能避免让游戏成为孩子的另一个「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