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21倍,质量是太阳系其他七颗行星总质量的两倍多。因此,木星也被称为太阳系的“行星之王”。
作为太阳系的“行星之王”,木星的引力足以支撑它吸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氢,所以只要木星附近有足够的氢,它就会继续“为自己获取”使用”,当它的质量达到恒星的最低标准(太阳质量的8%)时,木星核心的温度和压力可以点燃氢的核聚变,成为恒星。
所以木星未来能否成为恒星,主要看木星未来是否有机会获得足够的氢。需要指出的是,宇宙空间极其空旷,木星几乎不可能在太阳系之外获得大量物质,所以我们只需要讨论木星是否可以通过吸收太阳系内部的物质而成为恒星。系统。
一种想法是,大约50亿年后,太阳会演化成一颗红巨星,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太阳会抛出大量自身的外层物质,最终演化成一颗白矮星。
由于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约73.46个太阳质量),而太阳在主序星阶段只会消耗其核心区域的氢,因此实际上有大量的外层物质被太阳抛出. 氢木星游戏引擎,在这种情况下,木星应该能够吸收原本属于太阳的氢,然后演化成恒星。
不可否认,如果是这样的话,木星未来可以成为一颗恒星,但实际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你为什么这么说?并看下面的分析。
在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它的外层物质仍然受到太阳引力的束缚,而太阳之所以抛出外层物质,其实是由于太阳核心的氦核聚变造成的。
太阳演化成红巨星后,其核心的氢几乎完全融合成氦,所以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就会停止。之后,太阳会因为内部辐射压力的损失而继续塌缩,这将导致它的核心,同时太阳中心区域的氦逐渐被压缩成简并状态。
由于简并物质的体积不受温度的影响(即不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种状态的氦在温度和压力达到点燃氦核聚变的条件时会发生短暂的失控热核聚变,这就是著名的“氦闪”。
在“氦闪”之后,太阳会因为内部辐射压力而停止坍缩,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能量逐渐消散3D道具,太阳核心将再次坍塌,直到下一次“氦闪”发生。
“氦闪”释放的能量可以高达太阳正常状态的数千亿倍。在如此强大的能量驱动下,太阳的引力不足以将其外层的物质束缚住,所以这些物质会高速运动。把它扔出去木星游戏引擎,它的速度可以高达每秒数千公里,这就是太阳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氦闪”中逐渐失去它的外层。
要知道木星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59.5公里,也就是说只要物体运动速度超过每秒59.5公里,木星的引力就无法“抓住”它。
据此可以推断,木星的引力根本无法捕捉到太阳抛出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量“迎面撞上”木星的物质可以被木星“利用”,而其余的物质只会随着木星“擦肩而过”,继续向太阳外围扩散。系统。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太阳经过红巨星阶段后会演化为白矮星,其质量约为太阳原始质量的54%,也就是说,太阳会抛出物质相当于当时自身质量的46%。
根据木星与太阳的距离和木星的表面积,当时木星吸收的物质仅占太阳抛出的物质总质量的1/20百万左右。
木星虽然被誉为太阳系中的“行星之王”,但它的质量只有太阳的1/1000左右,而成为恒星的最低标准是太阳质量的8%。很明显,用这么少的物质,根本没有办法让木星像恒星一样大。
另一方面,太阳演化成白矮星后,太阳喷出的物质会形成一个直径约1光年的巨大行星状星云,届时木星仍会受到太阳引力的束缚,只是因为太阳失去了太多的质量,它的引力会明显下降地图场景,所以木星会在更远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
如前所述,太阳抛出的物质相当于其自身质量的46%。虽然这看起来很多,但这些物质分散在一个直径为 1 光年的星云中,非常稀少。因此,可以说,未来木星通过从这个星云中吸收物质而成为恒星的概率基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