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游戏《森林之子》销量突破200万份成steam销量冠军

生存游戏《森林之子》销量突破200万份成steam销量冠军

游戏开发物语开发主机_app开发预算_游戏开发预算

以小博大,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2月25日,生存游戏《森林之子》(Sons Of The Forest)开发商Endnight Games在推特上官宣游戏首日销量突破200万份,其在Steam最高在线人数也超过40万,超过《霍格沃兹遗产》成为上周steam全球销量冠军。有玩家预估游戏开发预算大约在3-500万美元,首日接近收回成本。

更具话题性的是根据外媒报道游戏开发预算,《森林之子》的前作《森林》初始预算只有12.5万美元(3人团队规模),且于2014-2018年11月销量突破530万份,收入超过2500万美元,同时2018年推出正式版后每年都能入选Steam年度畅销榜。

耀眼数字光环之下,《森林之子》身上有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前后的度如何把握

《森林之子》首日就能有如此的影响力,离不开前作的用户基础。但这类成功的烦恼在于,玩家对于续作的要求和标准天然拔高,如何超越前者延续成功?续作除了游戏品质的升级迭代作为常规选项外,还有那些加分项?

史玉柱前几日在巨人网络《原始征途》内部启动会上说了这样一个观点,“游戏研发的度最难把握,这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能靠慢慢摸索”这段话当时的场景是放在讨论游戏氪金玩家和免费玩家取舍的话题中,对于《森林之子》而言,设计上偏向硬核还是大众同样是度的把握。

在游戏中,开发者没有选择盲目增加新的系统,例如去除了前作中的理智系统,也没有增加武器损耗这类更加拟真、硬核的生存指标。更关键的在于,通过增加游戏中NPC队友凯文的跟随,玩家可以通过写纸条给他下命令,指挥其进行物资收集等行为,极大减轻了游戏的操作内容。

轻量化的续作设计虽然确实让部分硬核玩家在评论中表达了不满游戏开发预算,但也帮助了大众玩家极大降低了门槛,快速上手此类游戏。从结果来看贴图笔刷,对于度的把控也是其首日突破200万份的重要助力。

技术与工具的运用

游戏价值论此前反复提到,游戏技术是游戏跨界的中坚力量。无论是腾讯、网易还是欧美大厂,反复强调和展示游戏技术的价值和更多可能性。在手握众多资源的大型游戏企业眼中,对于技术的利用是行之有效拉开竞争差距的可见方向,至此,游戏技术的价值也贯穿游戏行业内外,除了跨界破圈,对内游戏开发、运营、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其身影。

创意和想法固然是开发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于新兴技术和先进工具的运用也成为策划脑中设想到实际产品落地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团队的技术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团队成本控制能力。

《荀子》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外媒对于Endnight Games前作《森林》12.5万美元的初始预算、3人初始团队创下500多万份成绩固然令人赞叹,但这并未包含团队本身技术力所蕴含的价值成本,通过包括引擎在内更多工具的运用来支撑其生存游戏的虚拟世界。

《森岭之子》中最重要的突破包括AI以及天气系统的引入。Endnight Game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森林之子》的项目始于对游戏AI的研究,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实验性想法与《森林》的DNA吻合,才尝试续作研发。

无论是游戏中的敌人还是上文提到的NPC凯文拥有情绪系统,会根据游戏状况表达害怕、无聊等不同情感。相比传统生存游戏主打孤独或社交求生,玩家与NPC交互建立的情感纽带,也成为游戏吸引玩家投身其中的重要系统(互动产生新的内容,减少枯燥感)。

此外游戏中的季节系统则是会影响敌我双方的行为,提供更丰富的游戏内容。

对于大体量的游戏如何长线运营,业界已有明确的三个方向:团队流程的优化管理,往往会与工业化等词汇一起出现,研发团队提供稳定的内容更新节奏;玩家UGC内容,利用游戏本身的操作性,发挥玩家主观能动性减少内容压力;利用AI等新技术,自动化生成新内容,同时结合玩家的行为反馈产生新的游戏体验,减少游戏枯燥感。

不难发现,利用技术和工具已经成为不少团队的必修课,这也是Endnight Games能够以小博大的秘密所在。《森林之子》相比前作地图规模提升了4、5倍,更多的植被与生物群落,以及地底世界的拓展,这些都是得益团队对游戏引擎、图形软件等便捷开发的工具运用,凭借有限的人力创作更完善的游戏世界。

当然,《森林之子》的火爆又让生存游戏再一次登上峰尖浪口。恰逢腾讯、网易、朝夕光年等在生存手游上角力,无论端游还是手游,这个赛道后续吸引更多入局者摆在眼前。

这类游戏的核心乐趣离不开高拟真产生的代入感,大范围的开放世界、资源气候环境敌人的复杂设计、游戏世界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迫使团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来更好的实现游戏设计。

简而言之,降本增效、以小博大的另一面,是团队无形的技术价值。这些没有写在制面上的能力成本,贯穿游戏开发的各个环节3D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向上追求3A、更宏伟创意落地的助推器,原本属于游戏企业幕后竞争力的部分正在走向台前。

《森林之子》的成功并不是个一夜暴富的故事。合适的品类赛道、前作的积累与反思、成本控制背后对技术和工具的学习运用、游戏尺度和用户对象的抉择,这些才是“黑马”吸睛背后的启示。

@今日话题

文章来源:https://xueqiu.com/1130561924/24339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