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廉
由节点财经出品
数字经济时代,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拥抱云计算。 从IT制造工厂到家政服务企业,“企业上云”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但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公有云领域,这是一场只有强者才能参与的游戏,经过多轮战争,市场份额不断向上游集中。 目前,以BATH为代表的四大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深厚的市场耕耘,成功登上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截至去年第二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排名前四的分别是阿里云(33.8%)、华为云(19.3%)、腾讯云(19.3%)。 18.8%)和百度智能云(7.8%)。 值得一提的是,四家公司合计占比从2020年同期的78.7%上升至79.7%,持续蚕食剩余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中小型云计算公司正在黯然退出市场。 去年年初,苏宁、美团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在经历了几年的技术斗争后,最终不得不宣布退出云服务市场。 可见,云计算这块蛋糕比想象中要难咬得多。
在寡头结构下,未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被几片“乌云”所覆盖。 同时,由于云计算产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目前的割据局面也并非一成不变,赛马的故事还将继续。
/01/
云计算市场混战
“BATH”格局初步确定
“马太效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商界,“强者恒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需要更高技术投入、更复杂产业链的云计算领域,“马太效应”进一步放大。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云市场已经不再是强者吃肉、弱者吃汤的旧格局。 反而呈现出更加残酷的“T”型结构:BATH掌握着行业的绝对话语权,第二梯队的云计算厂商很难立足。
从“四云”的发展轨迹来看,由于各家企业依附不同的业务体系、发力侧重点不同,其在“上云”之路上的风格也大相径庭。 但总体而言,八仙漂洋过海,殊途同归,而从每一片“云”中游戏引擎架构 百度云,我们都能看到很多互联网时代各个企业的痕迹。
首先我要讲的是阿里巴巴。 这家互联网巨头称霸电子商务领域多年,堪称中国云计算时代的开拓者和布道者。 2009年,还没等全中国知道什么是云,阿里云就已经写出了第一行云计算核心技术代码“飞天”。 十几年后,阿里云已经全面开花,以近40%的市场份额碾压众多竞争对手。
阿里云的成功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与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平台亚马逊AWS一样游戏运营,阿里巴巴独特的电商基因和B端服务的天然优势,造就了平台“上云”的强烈需求。 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商业化。
相比之下,腾讯云的进入并没有阿里云“去IOE”的紧迫性,因此集团董事长马化腾一度认为这一理念过于超前。 不过,作为一家互联网大公司,腾讯向云转型的时机并不晚。 早在2009年,QQ农场游戏的流行带来了强劲的数据需求,初步奠定了腾讯云服务的雏形; 2015年,腾讯云计算业务正式向合作伙伴开放,当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此后,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一直排名第二,直到去年被华为云超越。
作为互联网BAT阵营的一员,华为于2005年成立了云计算公司。但由于国内云计算市场尚未兴起,专注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华为云发展缓慢。 2017年,华为成立云业务部门Cloud BU,高调进军公有云市场。 此后四年,华为云一鸣惊人,超越金山云、天翼云、腾讯云,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云计算公司之一。
近年来,互联网圈内不断出现“百度落后于BAT”的质疑声。 在云计算领域,百度也有些“幕后”,因为直到2016年百度总裁张亚勤提出“ABC(AI、大数据、云)战略”,公司才正式确立了百度的核心地位云。
不过,借助百度传统AI实力,百度云计算业务近年来增长迅速,目前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8.4%; 营收同比增长71%,跑赢全行业增速。 面对负面的市场情绪,百度智能云一骑绝尘,成为业界最被低估的“云”。
/02/
障碍异化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杀手王牌”
仔细观察四大巨头的云迁移轨迹可以发现,他们都在一开始就开放了平台的先进技术和成熟领域,从而构建了难以撼动的壁垒。 因此,虽然BATH在云计算市场排名第一和垫底,但说到具体细分领域,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称霸行业的王牌。
对于阿里云来说,其最强的竞争力来自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能力。 在王健团队的带领下,阿里云构建了从操作系统“飞天”到芯片“倚天”的完整软硬件技术体系。 它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最多,因此回报也最大。 尤其是依托阿里经济体庞大的生态资源,阿里云在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电商客户提供精准赋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阿里云为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提供解决方案(来源:完美日记官网)
去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的所有业务都跑在阿里云上。 该公司透露,通过云技术创新,平台数据中心的算力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神龙云服务器架构和自研数据库POLARDB,提高了服务器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计算成本; 29万商家参加天猫双11表现出色,其中民族时尚老字号、新锐品牌、国际大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阿里云计算业务覆盖全国80%的科技公司; 2020年,60%的A股上市公司成为阿里云客户; 2021年,阿里云荣获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与近半数企业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跨云数据迁移成本较高,客户一旦选择阿里云,就意味着将长期保持稳定的忠诚度开发学习,从而对平台发挥品牌效应,保持市场控制力。 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腾讯云的壁垒是建立在集团长期的生态资源之上的。 虽然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略逊于阿里云,但腾讯云在社交和娱乐领域“所向披靡”。 尤其是在细分游戏和音视频方面,腾讯云几乎实现了市场垄断。 此外,由于微信支付的强势崛起,腾讯云在金融科技领域迅速布局,进入前列。
腾讯云为沙盒游戏《迷你世界》提供技术支持(来源:腾讯云官网)
比如前不久火遍全网的《英雄联盟S11总决赛》。 这场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上演的全球体育赛事,需要通过专线传输到北美,然后穿越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 来到中国观众的荧幕上,腾讯云是S11总决赛的云服务提供商。 据了解,基于覆盖全球的68个可用区和2800多个加速节点,腾讯云可以轻松应对跨洋传输的挑战,将画面延迟降低50%以上至400毫秒以内。 此外,腾讯云还为哔哩哔哩、斗鱼、虎牙、企鹅电竞等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承载了全网90%的流量。
据腾讯Q3财报显示,腾讯云目前服务国内90%以上的音视频公司、80%以上的头部游戏公司以及大部分电商平台。 其客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和产业金融。 和其他细分; 并且,腾讯云数据库TDSQL服务于国内前20强银行中近一半的企业,其中6家跻身前十银行。
华为一直被誉为国内科技公司的标杆。 在ICT基础设施领域拥有30年的技术积累,主要面向传统政企客户。 因此,华为云在To G市场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对手。 IDC发布的《2020年中国政府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华为云在中国政府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2.2%游戏引擎架构 百度云,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去年6月,华为云与长沙市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新型智慧城市政务云标杆实验室,推动长沙城市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长沙政务云成果的展示窗口。 目前,长沙政务云已陆续落地智慧政务——政务区块链、惠民服务——我的长沙APP、产业经济——数字人民币红包、生态宜居——智慧环保等应用。
长沙市政务云创新中心(来源:新湖南)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的全面推进,华为云成为首个“5G+云+AI”一体化的云服务平台。 技术融合产生的“融合效应”极有可能引爆未来的工业互联网。 这是其他互联网云厂商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百度的标签是“AI”,在云计算市场上变成“百度智能云”。 为了实现差异化,百度云服务整合AI算力、算法和开放平台,利用AI技术帮助企业打造竞争优势和数字化转型。 目前,百度智能云在图像视频、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方面具有优势,并在人脸及人体识别、NLP等细分市场建立了超高壁垒。
百度与吉利汽车达成合作(来源:吉利汽车)
去年第二季度,百度智能云开始为吉利汽车提供基于私有云的AI解决方案,助力云计算业务收入实现71%的同比增速; 第二季度,公司陆续中标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项目,单笔订单金额约1.5亿元,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IDC发布的《中国AI云服务市场2020年度研究》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在业界率先打造AI原生云计算架构,成为“天然适合运行AI的云”。 2020年,该平台将在整体AI公有云服务市场占据第一,其AI应用全面开花,并在多个行业落地。
/03/
架构升级的背后
《四朵云》讲述了什么新故事?
在云计算的世界里,不存在闭门工作或孤立的情况。 尽管四大巨头在各自领域建立了超高护城河,但行业竞争的焦点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应用层,并不断渗透到更多细分行业。 对于巨头来说,一方面需要基于自身壁垒不断横向进化,进入对方的领地; 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大规模的架构重组,讲述新的商业故事。
2020年9月,阿里巴巴将钉钉团队整合入阿里云,“云钉钉一体化”战略正式实施。 其中,阿里云充当“水、电、煤”,为企业打造云计算基础设施基地; 钉钉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开发和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 本质上,“云钉合”是提供“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Saas(软件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站式服务。
可以想象,随着云市场“筑路架桥”阶段的结束,SaaS服务层将成为未来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云-钉-合”战略的实施,是阿里云在应用层提前阻击、率先拿下企业级市场的“阵地战”。
2018年9月,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全面拥抱工业互联网。 去年5月,中船集团宣布新一轮结构升级,提出扎根行业、深化区域发展、强化业务协同三大战略:即扎根行业、打造懂行的战斗力行业最佳; 深化区域发展,推动数字化; 通过“强化整体平台良性运行,加强业务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不难看出,通过此次战略升级,腾讯希望继续深入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更符合数字化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 为此,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群CEO唐道生提出了用户、技术、安全、生态引擎四合一的方法论,引入用户理解和前沿数字技术深入行业,塑造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未来。 安防基地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开放。
去年4月,华为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架构调整。 2018年底设立的云人工智能事业群被撤销。 华为云不再承担营收指标,回归BU(业务线)。 Cloud&AI BG主要包括Cloud 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数据存储和机器视觉产品线。 2020年初成立,成为华为第四大BG(Business Group)。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华为云并不是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 必须建设销售云服务的能力和支持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维能力。 显然,华为希望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轻松落地云业务。 此后,云业务成为独立的业务线,不再与服务器、存储等硬件捆绑,实现了从卖硬件到卖服务的思维转变。
2020年,百度智能云确立了“立足云、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的云智融合战略; 去年7月,平台宣布对战略、架构、产品、生态四大层面进行全面升级。 推出“云智融合2.0”,形成以云为基础、深度学习平台“飞桨”为核心、生态为翅膀的新体系。
对于新战略,百度CTO王海峰解释道,“云智融合的‘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稳定、灵活的数字基础,‘智能引擎’为智能升级提供领先的创新技术和平台。”总结起来就是通过输出智能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企业赋能。
总体而言,四大巨头都在云计算的道路上不断尝试、不断犯错、勇往直前。 他们都想坐拥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红利,为下一次工业互联网的全面爆发积蓄力量。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云计算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节点财务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文章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Node Finance 对因使用本文而采取的任何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