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试验区提出112项任务措施
任爱荣表示,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明确,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为119.98平方公里,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新旧发展动力不断转变,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任爱荣表示,山东将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目标。 规划提出112项任务措施,主要包括营商环境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创新、中日南区域合作模式创新等。朝鲜。 坚持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凸显自贸试验区引领发展作用。 规划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领先的海洋经济区。 三是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区。 为更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案》对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进行了功能细分,明确了功能定位。 通过鼓励三个地区大胆试验、大胆创业、自主创造,积极开展对比实验、互补实验,形成了相互赶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任爱荣介绍,济南地区实施面积37.99平方公里。 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省会优势,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医药医疗创新发展、产业金融创新和人才支持。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卫生、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重要区域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的中心。 青岛地区实施面积52平方公里。 主要目的是聚焦优势海洋管理,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和投资改革,优化贸易结构,探索金融创新。 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建设我国重要的中部沿海城市。 烟台地区,实施面积29.99平方公里。 主要目的是发挥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优势,重点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示范区。
济南地区推出162项创新举措
孙树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济南片区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济南优势,凸显济南特色。泉城,自由大胆进入,大胆实验,独立自主。 改革,积极实施与青岛、烟台地区错位协调发展,切实肩负起“为国家检测体系、为开放搭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努力把济南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高地和示范引领区。
孙树涛表示,济南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特别是现行经济体制特点,确定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片区核心定位和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将在贸易、投资、金融、行政服务等领域开展综合实践,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的营商环境。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真正把济南地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制度创新的高产田。
孙树涛介绍,济南除省《总体规划》涉及的85项创新举措外,新增自主创新举措77项,共计162项。济南片区要充分发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优势,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新做法,形成向国际市场开放的大格局,努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促进的新平台。 。
孙树涛表示,济南将加快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新高地。 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革商事制度、优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突破,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优化制度供给,引领制度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简易审批”和“非面对面审批(服务)”,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次性创业”平台系统,新公司快速完成营业执照申请、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业务事项完全可以实现网上、手机上、即时、即时办理。就近,最大限度地为创业提供便利。 此外,济南还将全面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构建处处失信、处处制约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 大力推广“有求必应、不打扰”服务,建立企业诉求直达专线。 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努力做到“一切尽在泉城”掌上新城游戏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为济南片区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快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材质材料,着力打造引领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 济南片区是济南市经济最活跃、科技创新资源最集中、产业水平最高的地区。 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园区集聚产业、形成规模、集聚优势的重要作用。 将瞄准人工智能、医疗、文化产业,在信息技术、芯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发展、高水平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密度,大力培育产业发展与区域建设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打造产业高地,集聚要素资源,聚焦产业发展,依托济南地区高度自由化的贸易、投资、金融政策,广泛吸引高端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济南建设区域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谷。 充分发挥齐鲁软件园、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城等区内重大创新平台作用,持续吸引论坛、论坛等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等全球高层合作交流平台和高水平机构、高端人才,高标准建设齐鲁科技创新走廊、高新区核心区等科技功能区加快打造量子技术、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医疗卫生等领域国际领先、全球领先的领域。 具有影响力的“科创谷”。 探索建立新型“四类”研发机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通从技术到产品的关键环节,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项目化。 预计到2025年,形成“政产学研”、“金融、服装”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环境,直接创造和带动经济社会效益累计达到1万亿元。
加快业务创新和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金融发展先导区。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济南将依托国际金融城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促进股权基金聚集发展、强化金融安全等方面开展试点预防。 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突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区域金融中心。 济南将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鼓励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人民币出口通过资本项目; 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进一步减少客户准入条件,增加资本净流入,有利于区内跨国公司调节和汇集境内外资本盈余和缺口。
青岛片区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孟繁利表示,青岛将利用此次自贸区获批的契机,努力把青岛片区建设成为青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先行区、打造青岛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先行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区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示范区。
孟繁利介绍,一是打造本市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先行区。 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引领,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法制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是打造引领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充分发挥青岛片区作用,向东大力推动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向西积极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中东欧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努力拓展与东盟国家、南方葡语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 这将使青岛片区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以青岛地区为先行先试,全面推进区内外联动,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引进“四新”等创新驱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区。 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建设发展理念特别是雄安新区经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高水平现代化新城,为未来青岛新城建设提供典范。旧城更新。 孟繁利表示,围绕上述四方面目标定位,青岛片区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助力青岛建设我国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
烟台区在“四个聚焦”上做文章
陈飞表示,烟台片区将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四个着力点”游戏运营,打造高标准智能制造集聚区、先行区中日韩合作、海洋经济示范。 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陈飞介绍,烟台片区将重点依托三方面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一是依托区位优势,在深化中日韩区域合作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烟台片区将突出与日韩合作三个方面: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全面加强经贸合作、全力推进科技金融合作。 二是依托制造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创新突破。 大力推进服务创新。 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源泉,鼓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开展全球维修业务。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探索研发用设备、样品进出口手续便利化,为海外人才和创业团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鼓励科学研究机构在区内开展保税研发。 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完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服务体系掌上新城游戏开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依托海洋优势,海洋管理实现创新突破。 做强海洋产业,建设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之城。 加强海运相关服务。 不断优化口岸物流和通关流程,构建连接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多式联运网络,打造“中韩海上高速公路”。 强化科技支撑。 建设海洋经济创新中心,成立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海洋领域政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治理海洋的“烟台模式”。
文章来源:http://www.sd.gov.cn/art/2019/9/6/art_97342_20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