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东西游戏集团
中国游戏产业周期已经到了一个微妙的分叉点。
此前,凭借引领市场的审美优势,吃透品类赛道的策略已经逐渐走到了边界。 从腾讯、网易到米哈游,一方面,他们正在海外布局,寻找更多国际化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他们专注于垄断国内赛道,并通过IP和泛娱乐不断拓展赛道。
至于游戏新玩法、新品类、新形态的探索,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我们在等待突破。
而这种突破很可能是由独立游戏带来的。
很大程度上,独立游戏正在成为中国游戏的一张新“名片”:如今,国内外游戏平台、开发者社区、玩家社区中备受好评的国产游戏大多是独立游戏; 很多开发商都在尝试自己的第二款、第三款甚至更多游戏,试图挤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视野,给当今的游戏行业带来一些新鲜的活力。
他们的背后是整个独立游戏圈的生态升级,在快速发展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可以预见,在未来结束野蛮生长的游戏行业中,独立游戏将占据重要的生态位。
现在独立游戏开发者让人尊敬,关注独立游戏有了更实际的意义。
从决策成本、投资方向、目标来看,独立游戏为中国游戏产业提供了“进退”的空间。
展望未来,独立游戏可以成为国产3A主机大作的起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流通,开发者利用游戏承载个人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门槛不断降低,更成熟的发行商和玩家群体支撑独立游戏生态内的良性循环,为独立游戏带来增长。游戏行业。 数量。
新内容,中国表达
全球舞台的新生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日本最大独立游戏盛会Bitsummit 2023上3D植物,普通观众可能很难区分哪个游戏来自哪个国家。 比如《TEVI》、《卡库:远古封印》和《风境》,如果不看简介直接开始玩,玩家只会认为这些是合格甚至优秀的游戏,而没有深入的了解。民族差异。 文化印记。
虽然会被很多人忽视,但这正是中国独立游戏让人惊喜的地方。
很多玩家和业内人士担心的“意识形态印记”或“风格固化”不仅没有发生,中国的独立游戏开发商巧妙地解决了“文化印记”的问题,将进口产品与国内独有的产品相结合。 重新整合、重新创造思维方式。
以《风之国》为例。 很多玩家尝试以艺术和“父女搭档”为主题来玩游戏。 不过,在整体架构上,《风之国》尝试用世界观和剧情设定来诠释游戏。 在哲学问题上的努力被很多玩家注意到。 当一款独立游戏作品不选择创意模板较多的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方案,或者日本经典的宿命式结局,而是力求实现普世意义上的完美结局时,至少说明了中国独立游戏的发展。读者已经在思考更多了。
另一个层面上,中国有很多成熟的游戏品类,比如二次元游戏、武侠/仙侠游戏等。中国的独立游戏开发商正在努力摆脱成熟品类的刻板印象——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游戏。还有作品的内在逻辑。
比如,在上述两类中,很多作品更倾向于使用普通人更容易接受的直观逻辑和泛娱乐层面的流行元素,如门派恩怨、天降奇遇、热血等,以达到更多的目的。云玩家甚至路人。 镇压等。
为了突破常规的工作形式和逻辑,独立游戏开发商必须配置整体资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加一些,在自己薄弱的领域减一些。
比如独立游戏《如果只活到三十岁》在玩法和创意上都非常不错材质材料,但在其他方面就有点弱了。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长梦》、《万手一合》、《跳下霸侠》等游戏。 看得出来,主创们正在努力提升作品的理念和思考深度,同时让更多玩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而且这种同理心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
正是这些努力,让独立游戏整体更容易体现出题材和内容的可塑性和差异化。
新人群、核心玩家
人才与新市场价值
独立游戏的研发、发行、平台在以手机游戏为主的中国游戏产业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但在玩家层面,独立游戏聚集了整个市场的核心玩家,并通过独特的内容,将游戏延伸到更广泛的文化圈。
这种对玩家的梳理以及玩家社区的形成可以说是独立游戏对游戏行业最大的贡献之一。 尤其是在国内游戏行业寻求下一个突破口的起步阶段,这群人能为目前还比较混乱的市场提供核心人才和有价值的用户。
现阶段,大厂商和热资本在对待玩家群体时独立游戏开发者让人尊敬,往往会采取IP化、下沉的方式。 这个方向无疑有利于开拓商业空间,甚至突破传统游戏壁垒。
但事情有两个方面。 有时候我们是从一款游戏开始的,但游戏只是IP的一个载体。 精致化的IP不断下沉,吸引着云玩家和路人,而IP系列的新内容无论形式如何,往往都在不断向大众熟悉的模式和理念妥协。 相反,这导致了游戏行业本身最有价值的核心玩家被非核心玩家群体所胁迫。
独立游戏,因为更贴近游戏行业创意的一面,也是行业最原始的竞争力,即游戏性和艺术性。 因此,独立游戏对核心玩家群体具有虹吸效应。
通过不同玩法、不同品类的游戏的不断迭代和积累,对不同垂直品类的粉丝进行更有条理的梳理,为从业者提供更真实的市场数据和趋势。
具体来说,国内玩家市场的接受度很高,像素风、战棋、策略、叙事、悬疑等冷门品类都可以接受; 它还指定了 Roguelite、类银河战士恶魔城和横向卷轴游戏类型。 益智/跑酷游戏、ARPG等游戏品类的优化方向,如《碳危机》、《三伏特》、《沉没意志》、《最》等,这些游戏品类一直是海外游戏拥有绝对占有率的品类优势,和国内比赛被认为不太可能触及。
如今,国内独立游戏玩家正试图通过不断的试错,或通过潜心钻研技术,或通过类型叠加,或通过资源倾斜,充分领会这些游戏品类的“潜规则”,寻找适合中国人的游戏。游戏产业。 平衡点和突破点。
同时,独立游戏的核心玩家中也不乏拥有丰富游戏经验、对内容和行业有独特见解的职业玩家。 他们来源广泛,背景多元,对技术和内容有新的理解,正在成长为新一代的制作人。 人们。
新环境,从技术到资本
支持生态建设
当前,技术对独立游戏开发有着更直接的驱动作用。
开发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化为独立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体现了新一代游戏制作人的面貌。
除了各种Gamejam和开源社区之外,更多的交流平台也大幅降低了交流门槛。 例如,Discord 上的游戏开发联盟聚集了超过 80,000 名会员参与独立游戏制作讨论,你可以在上面轻松找到相关的技术和艺术支持。 这也促进了新兴游戏人才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习成果,间接引发了许多新型独立游戏的在线开发热潮。
游戏引擎正在向多元化和简单化方向发展,游戏引擎内免费资源调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主流的Unity和UE之外,免费开源引擎Godot具有体积小、轻量级、功能齐全等优点。 其脚本语言与Python类似,也能让有编码基础的非游戏从业者上手; GDevelop、环晶等引擎除了免费使用之外,更注重可视化编辑引擎操作,为程序基础薄弱的开发团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还有专注于视觉小说开发的经典引擎Ren’Py、专注于像素风格游戏开发的RPG Developer Bakin等。
结合AI技术不仅帮助小团队实现了以往难以达到的品质,而且出现了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趋势,甚至让一些游戏制作走向了UGC。
除了技术之外,分销又如何呢? 投资呢?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独立游戏并不是一个靠投资拉动的行业。 换句话说,纯粹的投资逻辑并不适用于独立游戏。
与此同时,如今的独立游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隐忧,一些以前被野蛮生长所掩盖的问题。 比如,独立游戏本身的良率并不高。 过于偏向个人表达的创作是一种驱动力,但也可能导致偏执和忽视玩家体验。 再比如,独立游戏创作者经常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游戏的内容量。 随着创作过程的进行,新的想法和情况总是会随机出现,但最终我发现现阶段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文章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3-08-18/doc-imzhrnhz9037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