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些初创团队从这股热潮中受益匪浅。 毕竟在Steam上支持原生简体中文本身就是一大优势,而且游戏的美术风格和基本玩法也大多符合国内玩家的习惯。 但随后很多人开始担心这种商业介入是否会影响这些国内初创团队的独立性,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坚持游戏创作的独立性原则独立游戏开发,甚至影响平台的生存本身。 大家都有疑问。
但目前来看,厦门变色龙在线科技游戏公司(猎人工作室)应该不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 他们开发的《失落城堡》是去年Steam上最受欢迎的本土独立游戏之一。 迄今为止,已售出约40万册,销量达数千万。 对于一个刚开始只有三个人的小团队来说,足够生存并为新作品提供研发资金。
有幸在刚刚结束的Unite 2017上海技术交流会上采访到工作室负责人之一何斌。 小编仔细询问了他团队自身情况、国产独立游戏的发展情况以及《失落城堡》的情况。 》移植计划、对Steam在国内现状有何看法等等,看看来自一线的制作人员如何看待单机游戏的崛起趋势。
顺便说一句,爱玩网曾于2016年3月就独立游戏盗版问题对何斌进行过采访。 相关内容收录在《正版Steam平台本土游戏团队访谈(下)》中,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玩家请点击链接访问。
以下为采访实录。
:请介绍一下Hunter Studio目前的人员构成和分工。
何斌:我们现在从深圳搬到了厦门,因为当地有一些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政策。 公司名称为变色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有程序员3名,美工4名。 我和另一位同事负责游戏策划。
最初的创始团队由三个人组成,包括我。 我们都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同学。 毕业前,我们还去了国内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实习研发岗位。 之后我们就各自出去工作,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时间。
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对制作游戏感兴趣了。 起初,我一个人做的。 后来我觉得自己美术不太好,就找到了一个有这方面专长的同学。 我在大三下半年就和另一个人一起开始制作《失落的城堡》(以下简称LC)游戏策划,并于2016年初在Steam上线。
:LC还在进行内容更新吗?
何斌:是的,还在更新中。 我们目前的项目是创建一个4人本地PVP乱斗模式,主要是针对下一个PS4版本。 由于PS4主要宣扬的是家庭娱乐的概念,所以我们认为加入本地乱斗会非常合适。
另外,我们也会将其移植到EA的Origin上独立游戏开发,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与任天堂进行沟通,希望将LC带到Nintendo Switch(NS)的新平台上。 在内部,我们非常喜欢NS,并有一种“终于等到了”的感觉。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游戏能够在这个主机上发布。
目前PS4版和Origin版已经开始制作,基本确定发售。 NS方面,我们正在通过电子邮件与任天堂沟通,尝试看看是否有这样的机会。
爱玩网:这一次,NS主机对于独立游戏的态度似乎比以前开放了很多。
何斌:是的,至少给了我们希望,但总体来说,他们对游戏品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控制也比较严格。 当然,这对于控制台本身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工作室目前有新游戏的开发计划吗?
何斌:是的,有一个新项目刚刚立项,但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能给大家展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是第二代LC。
因为这款游戏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确定,所以能说的很少。 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比较笼统的主题,那就是我们始终相信“玩游戏最重要的是玩得开心”。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作品的核心思想,整个作品也将围绕这个原则展开。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和LC基本是同一类型呢? 它更加独立且面向核心。
何斌:不是,最终的形式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LC已经为我们完成了,所以我们肯定更愿意在新游戏中尝试完全不同的类型。 作为开发者,我们还是希望能改变一下口味,实现很多新的想法。
:也就是说,这个变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你们的开发者本身?
何斌:是的,这给我们一种独立感(笑)。 我们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就考虑发行续集。 我们只是想继续尝试不同的事情。
:这样做不会受到投资者和发行人的压力吗?
何斌: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投资,基本上不存在资金问题,所以暂时不会考虑融资。 我们一开始之所以没有接下去,是因为没人知道你能不能做得到贴图笔刷,所以我们就没有刻意去寻找。 我们始终将100%的心思投入到游戏制作中。 筹集投资实际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事物。 因此,我们一开始根本没有任何资金进行任何宣传和推广,完全依靠玩家的支持和口碑。 但游戏上线三四个月后,我发现海外市场有点疲软,于是我就找Another Indie寻求一些发行方面的合作。
:目前国内独立游戏发行阶段主要采用哪些手段? 一些大型发行商在与本土团队合作时会不会提出一些商业要求?
何斌: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从我的经验来看,国内这些出版社还是很专业的。 他们基本上不干涉作品内容,非常尊重独立游戏开发者。 他们只是偶尔会提出一些促销方案,只是方案或者建议,并不是硬性要求。 当某个关键节点到来的时候,比如春节,他们会和开发商协商是否可以制作一些与春节相关的内容进行推广。 比如在LC中,春节期间我们把监狱里的灯全部换成了灯笼,也算是一个小彩蛋了。 我们让初始角色戴上代表当年生肖的鸡头帽子等,这样可以配合发行商推广新内容。 但他们并没有提出任何无理要求。
回到第一个问题,基于国内外的情况,对于这类独立游戏来说,比较有效的推广方式是依靠主播,利用类似于明星效应的东西来进行推广。 确实能够带动一些普通玩家关注并购买。 工作。
:目前这个时间点,您认为国产独立游戏的开发环境、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是否有所改善?
何斌:进步很大。 毕竟2015年的时候,国内独立游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但从去年开始,这个话题突然就很火。 当然,我并不相信这种热潮。 至少有一个好处是,很多大公司、很多资本等都开始关注这个行业,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内团队开始投身于这一类型的游戏,这说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 总体而言,一点点进步绝对是一件好事。
爱玩网:跟着这个话题,很多资本巨头都开始关注和投资,很多玩家都会担心这是否会对独立游戏相对纯净的开发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团队今后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会不会有更强的商业属性?
何斌: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其实也讨论过、思考过,也比较担心。 前天,我到了上海,找到了《ICEY》(上海魔刃网络开发的横版动作独立游戏)的制作人冯翔,聊了一晚上的游戏本身,你的问题刚才,等等。
我们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国内做独立游戏的团队其实很多,做DEMO(试玩版)的人也很多,但转化成成品的却很少。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严重的。 是的,这反映了一个相对浮躁的生产环境。 制作游戏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努力的感觉。 如果其他因素的干扰太多,游戏制作的方向可能会变得“倾斜”,偏离初衷。 确实有可能涉及大量资本。 造成这种情况。
因为小团队的主要问题一定是缺钱。 现在钱来了,你接还是不接? 一般来说,服用后,会有一些干扰,一些你无法控制的事情,可能性很大。
:接下来是一些关于Steam的问题。 首先,Greenlight(编者注:Steam平台是一个互助系统,允许开发者通过提供游戏素材来获得玩家支持,最终游戏会在Steam上架)即将关闭。 你觉得这怎么样?
何斌: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Greenlight的初衷肯定是好的,让很多小团队甚至个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获得登录Steam的机会。 但目前来看,Greenlight上的内容实在是太混乱了。 Valve的想法可能是走iOS商店路线,让Steam平台自己承担一些审核工作,以便过滤掉那些质量低劣甚至不负责任的内容。 劣质游戏起到了盾牌的作用。 然而,这显然有其缺点。 未来Steam上推出的作品可能会逐渐朝着适合编辑团队口味的方向发展,多样性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损失。 但总体来说,由于Steam作为全球最大的PC游戏发行平台,相信在这方面会有比较严格的标准,不会有太大的偏见。
对于开发者来说,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因为Greenlight关闭而无法登录Steam。 只要你专注于把自己的作品做好、高质量,登录Steam应该没有问题。 最终,开发者未来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他们的游戏质量,所以这对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Steam用户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800万增加到约1600万。 您认为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会持续下去吗? 另外,根据您的观察,这些新用户主要是硬核玩家,还是各种渠道吸引的休闲玩家。
何斌:我认为增长势头还会持续。 当然,应该不会再翻倍,因为整体来看,关注Steam的本土玩家数量仍在增长,国产游戏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就新用户而言,主流当然是DOTA2、CS GO等PC游戏用户。 然而一个大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其他类型的游戏。 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去年,每个用户的平均游戏购买次数约为8点,现在已增加至11点。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愿意尝试不同的游戏产品。
:说到这里,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腾讯的WEGAME。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的定位应该和Steam类似。 您觉得这个平台怎么样? 你担心它会完全取代Steam吗?
何斌:从语气上来说,肯定是和Steam竞争。 尤其是在国内环境下,腾讯拥有大量的用户。 如果不做出WEGAME,越来越多的PC用户必然会向Steam靠拢。 这毕竟是目前最全面最全面的PC游戏平台。 既然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同类产品,那么他们之间就会有一个潮起潮落的过程。 一些Steam用户会更喜欢腾讯的平台。 这很正常,所以WEGAME肯定会对Steam造成一定的影响。 。 从我们厂商的角度来说,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本地的平台能够做大做强,更方便我们本地的开发者。
至于完全更换,我并不担心。 从很多方面来说,暂时还不可能。 因为国内平台肯定存在审查问题,引进GTA这样的海外大作几乎没有可能,而Steam在内容上的优势将永远保持。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